插座是一般建築中最常見也最為重要的電氣系統,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與電力連接之間的媒介,如果當初裝潢沒有完善規劃,就常會有使用上不方便或甚至插座不足的狀況。而要解決這個問題,就必須先瞭解插座背後運作的機制,也就是迴路系統。
迴路不僅支撐插座的運作,更是代表著整個房屋供電系統。迴路顧名思義就是電力的路徑,從配電箱的無熔絲開關(NFB)開始,透過電線將電力傳輸到插頭或大型電器,最後再接回配電箱,形成一個封閉的電路。其中,配電箱一個開關即代表一條電力迴路,且每個迴路能承受的最高負載電流不同,常見的負載電流為20或30安培。若是迴路中的電力使用超出負荷範圍,就會造成跳電。
排除像電燈、冷氣、電熱水器等預先拉好的專門電路,在規劃插座時,為了避免跳電的情況發生,配電時會以終端的電力使用量,將迴路分成兩種類型:一般迴路和專用迴路。以下將詳細介紹兩種之間的區別:
插座電路中的一般迴路,就是在單一電路中設置多個插座,讓這些插座共用一條迴路。這樣的迴路最常用在同一空間內的多個低用電量插座,例如房間或客廳。但要注意,因為共用同一個迴路,所以在電力使用上要盡量避免同時接上過多的電器。
專用迴路插座則是迴路與插座一對一的配置,專門供電給高功耗電器使用,例如廚房的電冰箱、烤箱或微波爐等。這種迴路因為是專門供應電力給單一電器,應避免使用延長線增加插座,以免造成跳電或電路受損。
上述僅簡單介紹了一般與專用迴路的差別和常用地點,其實迴路設置還有許多學問和因素需要考量。想了解更多有關迴路的詳細知識,可以參考相關文章:普通插座?專用迴路?最容易搞混的13個迴路配置。
介紹完串連電力的迴路系統後,接著要了解電力終端插座的種類。台灣常見的插座分為兩種類型:兩孔和三孔插座。如今建築大多全面採用三孔插座,但仍有很多老房子配置的是兩孔插座。以下將告訴您兩種插座有何不同:
三孔插座又分為普通三孔和T型三孔,差異在於電壓大小。普通三孔電壓為110V,供應日常用電;T型三孔則為220V,主要用來提供冷氣用電。運作原理方面,孔位較短小的是火線,較長的是中性線,半圓形孔則是接地線。若不考慮交流電的特性,簡單來說,電力透過火線從配電箱傳輸到插座中,再從中性線傳輸回配電箱,形成一個封閉的迴路。而接地線的作用是一種保護機制,在迴路發生短路漏電時,可以將電流安全地導向地面。
兩孔插座與三孔插座的差異在於接地線的有無。雖然兩孔插座不影響使用,電壓、電流負載等皆與三孔相同,但若電力在流動過程中產生漏電,因為缺少接地線,無法將電流導入地面,與人體接觸時就會有觸電的危險。這也是為何近幾年興建的建築全面改用三孔插座的原因。若插座本身屬於兩孔設計,使用三孔轉兩孔的轉接頭依然不會有接地作用,建議全面更改為三孔插座以確保安全!
閱讀完上述有關插座的知識,若發現家中插座屬於較不安全的兩孔插座,或有插座老舊、位置使用不方便等問題,該如何解決?以下列出3種常見的插座工程提供參考。要注意,在進行任何有關插座或電力相關的工程前,請務必在配電箱關閉相對應的迴路或總電源開關,以免發生危險。
若發現家中插座不足或是位置不符合使用習慣,就可能需要進行插座新增工程。插座新增工程有兩種施作方式:
以下提供兩種工法施作的費用區間供參考:使用舊迴路拉線的方法,費用約在2000-3000元之間;而採新增迴路的方式,費用則在2500-4500元之間。
插座兩孔改三孔的主要目的是基於安全考量。工程不僅要更換插座面板,最重要的是接地。做法是在插座與配電箱之間再牽一條接地線,並在配電箱中配置端子板,將電力導流到地上。也有做法是將接地線直接接在配電箱上,但效果比端子板稍差。
不管是何種插座,使用時間一久,就會有外殼脆化的問題,尤其是設置在廚房、浴廁等潮濕空間的插座,更會加速老化。加上灰塵毛髮容易堆積在插座孔洞處,若接觸到水氣會形成導體,就會有觸電或走火的危險。建議視家中插座狀況進行更換。
相較於上述兩種工程,插座更換較為簡單,可以在家自行處理。以下教大家5步驟自己DIY更換插座:
若不想自行處理,尋求水電師傅的幫助當然是更安全保險的選擇。更換插座工程的費用約落在每個插座400-800元之間。
上述文章涵蓋了插座的迴路介紹、各式插座的區別和插座工程的種類,但背後的學問遠不止於此。只要牽涉到家中電路系統,其複雜和危險程度都相對較高,為了您的安全,還是建議請專業的水電師傅協助!
* 文章內費用僅供參考,詳細費用依實際報價為準
* 文章僅提供知識傳達,詳細工法與服務內容請洽第一水電客服